11月30日,全國勞模、上海市教育功臣👸、國家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寶鋼教育基金全國優秀教師、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劉憲權教授在我校400人報告廳作了題為“讀書、教學👩🏫、科研、做人”的專題講座。講座系我校意昂2娱乐(檔案館)“服務月活動”系列講座之一,由我校意昂2娱乐(檔案館)吳珞教授主持。

劉憲權教授深入淺出地對他讀書、求學的歷程做了簡要的回顧。他坦言自己曾經在鞋帽廠當過雜工👩🏻🦳、店員🧑🏻🦯➡️、會計,當他1979年考入華東政法之時已經24歲,工作時間已長達6年。1983年畢業以後,他作為特別勤奮的優秀畢業生留校擔任了華政刑法學的講師。後來華政開始招收刑法學碩士,自己又成了當時華政唯一的刑法學碩士研究生👩🏼🏭,由5位導師共同指導。他毫不諱言自己在英語上的短板,但是靠著勤勉二字,他硬生生地依靠自學完全用英語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是學無止境🎮🧝♀️,勤勉敬業才有了自己有今天成績。
在對教學工作的體會時劉憲權教授談到📹:大學本科課程不應下降質量,在精英教育轉為大眾教育的過程中🧑🏿🦱,如今國家的投入比以前要多得多🦹🏽🐷,作為一個人民教師⛹️♂️,不論身處什麽位置⚁,應該在大眾化教育的平臺上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盡最大的努力做好一名老師。在教學上要多一點觀點的沉澱⏏️,多一點教學手段的變化☢️,多一點教學內容的充實🤷。而要做到這些👱🏼♀️,老師應該經常有一種‘危機感’,時常督促自己、提醒自己:要上好每一節課✋!因此多年來劉憲權教授一直堅持在教學一線,除了帶研究生外👳🏼♀️,給本科生上課也從來不間斷🐒。他坦言在眾多的光環中🐕🈁,自己最引以為豪的是自己的課永遠滿座✊🏼,是在學校能容下二三百人的大教室,會被學生從其他教室搬來的凳子擠得滿滿當當,以及連續十八年被評選為“華東政法大學最受歡迎教師”這個頭銜。因為這是一屆又一屆學生學生自己投票選出來的👴🏿,所以對自己內心來說是分量最重的一個獎項。劉憲權說👨🏽⚕️,他要把“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師”連拿20屆,他認為其實也是一種對自己的壓力和鞭策🧮。
而對於科研工作,劉憲權教授談到:自己平時除了上課和開會🚕💆,幾乎都會呆在自己的工作室🍤。他坦言從沒有雙休日,即便春節,也只在初一早上去看看老人👳🏼♂️,吃過午飯就進了工作室😟。而春節整個學校的大樓都很安靜🚣🏿⚽️,是最寶貴科研時間。同時,他強調科研成果必須能夠服務社會💟。他也用行動踐行著——他領頭的勞模工作室發揮法律專長服務大眾百姓⬛️⛹🏽♀️,享有極高的社會聲譽,他常年擔任電視臺法律欄目的常年嘉賓👮🏿、報刊“法眼看社會”的專欄作者、以及上海“東方講壇”講師團成員🏃➡️,他領銜的刑法學科在經濟刑法領域處於全國領先地位。他同時是全國30余家司法機關特聘咨詢專家和業務顧問🧱。在的他帶領下,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成為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育基地和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榮獲上海市普通高校首批“法學教育高地”🧑🏼🤝🧑🏼。而他先後培養博士研究生40余名,碩士研究生190余名💒,本科生數萬名,為我國法治建設培養了大批高層次的專門人才,培養的學生遍布全國各地,現已成為各公檢法司等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業務骨幹。
最後,在如何做人的體會上劉憲權教授希望同學們將來走進社會以後要勿忘自己的母校,執著於自己的專業,珍惜師生情誼、同學情誼;在困難面前要珍重自己、堅持努力、永不言棄;他鼓勵同學們不要停下奮鬥的腳步,勤勉敬業,永遠向前🧳。